南昌医学院排名公布,排名结果参照校友会排名、软科排名、武书连排名。排名指标包括教育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选项。以下是南昌医学院2024年国内排名信息,排名数据仅供参考。
排名类型 | 国内排名 |
校友会排名 | 518 |
软科排名 | 600+ |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 0 |
第一章 在南医,享优质资源
1.1 学校概况
南昌医学院坐落在美丽的英雄城——江西省南昌市,学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行政主管、江西省教育厅业务指导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主要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拥有小蓝校区和九龙湖新校区。建设中的现代智慧、生态美丽新校区选址在南昌市红谷滩九龙湖,占地面积854亩。
1.2 学科建设
学校设有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健康管理学院、药学院、检验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等13个教学院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助产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智能影像工程、养老服务管理、市场营销、保险学等19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其中近80%为医学类专业,形成了与我省和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医、药、护、技、管”专业集群。
> 学科专业实力获得新提升
近几年来,学校紧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一流人才,坚持精准发力,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一流师资队伍、一流课程、一流学科协同并进的发展新格局。2021年,学校获批“江西省卫生健康药效与安全性评价重点实验室”立项;学校“基于VR的《分析化学》建设”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药物分析》《药剂学》认定为江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2022年,学校药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学团队入选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名单。2023年,学校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 喜获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
2022年1月,学校获批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规划建设高校。我校药学、护理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5个学位点纳入立项建设并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1.3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具有较高学术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现有校本部专任教师 654人,其中硕士学位 359 人、博士学位 165 人,占 80.12%;副高职称 168人、正高职称81 人,占 38.07%。
学校专职教师由校本部专任教师及附属医院具备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学校通过一系列延请临床一线教师进校园活动,结合非全日制专任教师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带教教师管理体系。学校聘请南昌医学院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博士生导师、教授——陈芬儿先生担任南昌医学院名誉校长。
> 质量工程
3个“院士工作站”
1个教育部“大师工作室”——中药炮制大师工作室
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中药炮制技术》课程及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药学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程瑞峰名师工作室、刘素兰名师工作室、胡颖辉名师工作室、徐仁伵名师工作室
4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药学院、护理学院、中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 人才强校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内培外引工作力度。“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实施高层次人才“双百双引”计划,即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百名,引进博士研究生百名,构建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同时,聘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疾控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专家为特聘教授。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推进教师发展资源配置与共享机制建设。
> 成长引领
学校目前已具备一支兼具教育系统领域的教师资格证书和本专业(或相应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既有从事本专业实践工作经历又有较强理论教学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既具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性匹配的职业,在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1.4 科研创新
学校把科研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科学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产学研协同、多学科交叉协同等机制,加强建设一批科研平台。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及32个省级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底,学校教师荣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5项、省级科研成果奖4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7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1621项;教师发表SCI高质量科研论文1177篇。
1.5 院校融合
学校大力推进院校深度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科研平台、环境设备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临床激发科研开展,以成果转化推动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健康中国和健康江西建设。学校现拥有5所三甲直属附属医院、4所三甲非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血液研究所,拥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同时,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建立校级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南昌医学院高水平示范应用型医科大学建设。
> 五所直属附属医院
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集预防、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和紧急医学救援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肿瘤诊治、整形修复为专科特色,兼顾综合疾病诊治的全省唯一的省级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江西省胸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全省唯一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治疗胸部疾病为主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南昌医学院附属妇幼保健院)——集全省医疗、科研、教学、妇幼预防保健、计划生育、辅助生殖服务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省级妇幼保健专科医院
江西省儿童医院(南昌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职能为一体的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省级综合性儿童医院
第二章 在南医,强医学根基
2.1 实践教学
学校注重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以学生临床专科实习、课程见习为抓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逻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强化实践环节教学
目前医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2%,理工类学科本科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6%,各学科门类均符合教育部关于高校实践学分所占总学分比例的要求。
>开放实验实训平台
学校依托自有各类实验室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活动。现有6栋实训楼,建筑面积101236平米,拥有医学实验实训室、药学实验实训室、护理实验实训室、公共基础实验实训室及模拟医院等五大实验实训平台共222个,各类实验实训设备11721台套,专兼职实验指导老师432人。学校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在建设教学科研服务功能齐全的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同时,学校积极与省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现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近300家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辐射沿海和发达省市,遍及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福建、北京等省市多地一体的格局,基地建设水平能充分满足学校各专业课程见习及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需求。
2.2 个性培养
学校始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办学的全过程,把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永恒的发展主题,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个性化培养方面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结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行业专家为学生开设专业选修课,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符合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需求的高质量选修课。按照学分制运行模式,学生可在完成必修教学任务的同时,根据自身学业情况及成才要求自主选择妇科、康复医学、中医骨伤、中医养生保健等个性化的专业选修模块。毕业时,达到合格要求者可申请学校颁发的模块化证书。
学校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如保险学、市场营销、养老服务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本专业开设有医学基础课程的同时,还可选修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课程。与其他院校的同专业毕业生相比,我校学子具有良好的医学背景,大大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第三章 在南医,承红医精神
3.1 人文校园
江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初心使命的孕育地、共和国卫生健康部门的发祥地和“红医精神”的发源地。生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学校担负着传承“政治坚定、忠诚执着,生命至上、救死扶伤,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技术优良、敢于创新”的红医精神的重要使命。学校以建设人文校园为要点,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建设和学校办学特色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红医文化品牌,形成独具南医特色的校园文化。
> 打造“红医卓越班”品牌
为深入推进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和特色凝练,打造有特色、有影响、高质量的学生工作品牌,学校积极开展“红医卓越班”品牌建设。“红医卓越班”旨在传承弘扬“红医精神”,为江西医疗卫生事业培养高精尖医学领军人才,为国家医学科学发展造就栋梁型、领导型人才。“红医卓越班”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党团活动、专业讲座等形式,鼓励学子传承弘扬“红医精神”,努力锤炼过硬本领,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专业教育+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密切结合,实施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于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医道教育新模式。这一新模式的特点就是将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等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中。学校以中医药专业为特色的品牌活动,如岐黄杯中医知识竞赛、针灸技能大赛、中药创意设计大赛、护理技能大赛、“5.12”护士节系列文化活动等,成为了充分发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
3.2 创新创业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构建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不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深化双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训练等关键领域的改革,努力提升创新创业引领水平,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开办创就大讲堂、组织大创训练计划、拓展双创基地等方式,全力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学校已荣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类奖项66项,全面提升了我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第四章 在南医,绽青春活力
4.1 活力校园
学校致力于打造活力校园。在南医,“活力”是一种青春、阳光、潇洒、活泼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工作的激情态势,是一种心态开放、思维灵活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善于探索,勇于创新进取的内在品质。
> 社会实践
学校始终把青春领航、服务成长作为团学工作的着力点,在思想引领、社会实践等方面形成了新形势下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青年特点的文化育人新格局。围绕“三下乡”“返家乡”等主题,以健康义诊、理论宣讲、文化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假期实践活动。校地共建“童心港湾”项目点,围绕医疗帮扶、亲情陪伴、励志教育等内容进行常态化服务。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江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二等奖等荣誉,全校团员青年获省级奖项80余项。
> 活力舞台
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展示个人才华、培养自身能力的舞台,学校广泛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歌手大赛、羽毛球赛、蓝球赛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社团文化艺术节上,“红医杯”经典诵读大赛、主持人大赛、春日摄影大赛、外文配音大赛、网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医学知识游园会等各类活动竞相开展,兴趣与灵感的碰撞摩擦出绚丽的火花,学子们在努力拼搏、坚持不懈,超越自我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211院校,热门专业: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工商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
211院校,热门专业:工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重点大学,热门专业:车辆工程、临床医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
重点大学,热门专业: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工程管理、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法学、人力资源管理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中医学、中药学、护理、中西医临床医学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学、经济学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