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及答案

2019年01月05日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决定其性质和方向的是(  B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

态度。下列关于信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B.坚定的信念往往伴随着炽热的感情

C.信念是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设计和想象

D.信念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3.马克思主义认为,除了人间社会之外并不存在什么神灵的世界或天堂地狱,因而人应该在这个唯一的现实世界中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离开社会、离开世界去追求想象中的天堂幻景。因此,马克思主义所讲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人类社会之中的一个未来目标,具有(   C   )

A.虚幻性                                                    B.抽象性

C.现实性                                                    D.狭隘性

4.“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这句话说明,在确立理想信念时,应该(   B   )

A.超越人的生活体验和实际行动

B.把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5.新时期我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C   )

A.团结一切爱国同胞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

6.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   A   )

A.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B.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

C.彻底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

D.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

7.任何人都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   B   )

A.人生目的                                                 B.人的本质

C.人生道路                                                 D.人生态度

8.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   D   )

A.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

B.人的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D.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

9.在社会生活中,人生实践体现出一些价值。其中,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指的是人生的(   A   )

A.自我价值                                                 B.群体价值

C.外在价值                                                 D.社会价值

10.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   D   )

A.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起源于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

C.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1.马克思指出,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这句话说明(   B   )

A.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极为有限

B.道德因反映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

C.有什么样的道德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

D.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并不必然引起道德的发展变化

12.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利他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   D   )

A.公共道德规范                                          B.职业道德规范

C.家庭道德规范                                          D.基本道德规范

14.人类的社会生活可分为三大领域: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其中,公民在公共生活领域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   A   )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道德                                                 D.个人品德

15.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这体现了职业道德中(   C   )

A.精益求精的要求                                      B.奉献社会的要求

C.办事公道的要求                                      D.互相服务的要求

16.朱熹说:“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这句话说明(   C   )

A.道德是一种主观想象                               B.道德是一种客观行为

C.个人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实践                     D.个人品德的养成不依赖社会

l7.下列叙述中,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是(   D   )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

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下位阶的法律不得与上位阶的法律相抵触

C.法律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由人民制定,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18.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是(   D   )

A.改革创新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19.国家预防、控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突发灾害事故,以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属于全新国家安全观中的(   D   )

A.文化安全                                                 B.生态安全

C.经济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20.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体规定权利、义务及其后果的行为准则是(  A    )

A.法律规范                                                 B.道德规范

C.政策规范                                                 D.纪律规范

21.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多个方面,其中指引作用是指(  A    )

A.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

B.法可以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发生积极影响

C.法可以使人们对外部主体的某种行为进行预先分析和预测

D.法作为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可以评判、衡量他人行为的合法性

22.我国法律体系由具有内在联系的法律部门组成,这些法律部门又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属于实体法的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3.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是(   B   )

A.法律解释                                                 B.法律清理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

24.法律解释可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下列法律解释中属于非正式解释的是(   A   )

A.中国法学会所作的解释

B.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解释

C.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所作的解释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解释

25.下列关于法律适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法律适用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

B.法律适用的过程或结果以社会舆论为后盾

C.法律适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法律适用既是行政机关的一项职权,也是行政机关的一项义务

26.法律制裁主要有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三种形式。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制裁措施的是(   C   )

A.赔偿损失                                                 B.劳动教养

C.没收财产                                                 D.赔礼道歉

27.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和(   A   )

A.程序正当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宏观调控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28.行政行为有效成立后,行政机关依法采取一定手段,使行政行为的内容得以完全实现的效力是(   C   )

A.确定力                                                    B.拘束力

C.执行力                                                    D.公信力

29.民事诉讼主体主要包括法院、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和(   D   )

A.证人                                                        B.鉴定人

C.翻译人                                                    D.第三人

30.某餐饮企业对下列行政行为不服,其中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是(   B   )

A.工商部门为邻近餐馆颁发《营业许可证》

B.城管部门在对其执法检查中损坏了部分物品

C.卫生部门颁布《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健康检查的规定》

D.劳动部门要求所有企业必须依法与雇员签订劳动合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下列选项中,属于这种优良传统的有(A B C D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32.在我国现时代,任何一个具有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A B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务求实效

C.坚守成规、畏葸不前                               D.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33.与法律有所不同,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A C D   )

A.是非强制性的

B.可以借助国家强制力

C.是一种经常性、深刻性、普遍性和灵活性的调节

D.可以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

34.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B C D   )

A.与西方主流文明相一致                            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5.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的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主要特点有(A B C D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B.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C.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D.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36.爱情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人的高度文明的体现。爱情的基本特征有(A C D   )

A.平等互爱性                                             B.轻率随意性

C.专一排他性                                             D.纯洁严肃性

37.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C    )

A.“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B.“法治”与“法制”的内涵与外延完全相同,只是文字表述不同

C.“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D.“法治’’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与“法制”相对称

38.下列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B C    )

A.法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规范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

C.法是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规范

D.法是不受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影响的社会规范

39.法律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包括(A B C   )

A.法律适用                                                 B.法律执行

C.法律遵守                                                 D.法律编纂

40.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基本原则的有(A B C D   )

A.人民主权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D.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42.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43.为什么说遵守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必然要求?

44.什么是法律思维?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5.简述宪法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论述在我国现阶段如何把个人理想融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之中。

4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生道路上的基本关系。试述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认识

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查看答案

关于网站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湖北自考服务中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