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在评价中心的主要形式中,(D )是评价中心最具特点、最具典型性的测评技术,也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测评手段,常用于选拔企业中的优秀人才。
A、 管理游戏 B、 个人演讲 C、 案例分析 D、 无领导小组讨论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最具特点、最具典型性的测评技术,也是一种十分常用的测评手段。它常用于选拔企业中的优秀人才。P233。
2、下列不属于管理游戏特点的一项是(C )。
A、 管理游戏具有趣味性 B、 对测评对象的观察较困难,费时较长 C、 提供给测评对象一个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D、 真实感强,能够突破实际工作情境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管理游戏的特点。管理游戏特点:管理游戏具有趣味性;对测评对象的观察较困难,费时较长;真实感强,能够突破实际工作情境时间与空间的限制。P236。
3、评价中心作为素质测评的新方法,起源于(A )心理学家( )年建立的一套用于挑选军官的多项评价程序。
A、 德国 1929 B、 美国 1939 C、 法国 1959 D、 中国 1979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中心的起源。评价中心作为素质测评的新方法,起源于德国心理学家1929年建立的一套用于挑选军官的多项评价程序,他们确定的建立评价程序的指导原则为整体性和自然性。参见教材P221。
4、在评价的实施阶段,每位评价人员一般要观察评定(A )个测评对象的行为表现,每个测评对象由( )位评价人员观察评定。
A、 1~2 三 B、 1~2 五 C、 2~3 三 D、 2~3 五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测评对象的行为表现。在评价的实施阶段,每位评价人员一般要观察评定1~2个测评对象的行为表现,每个测评对象由三位评价人员观察评定。参见教材P241。
5、( A)是评价中心在测评过程中进行各项活动的行为准则,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最终的测评结果,所以应重视鉴定方法。
A、 评审标准 B、 评审人员 C、 评审方法 D、 评审分析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中心的改进。评审标准是评价中心在测评过程中进行各项活动的行为准则,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最终的测评结果,所以应重视鉴定方法。参见教材P246。
6、如果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只能对应所测素质的结构模型,那么就说明测评结果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这种方法称为( C)。
A、 相关法 B、 可行性法 C、 排除法 D、 多元分析法
【答案解析】:排除法。如果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只能对应所测素质的结构模型,那么就说明测评结果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故本题选C。参见教材P270。
7、按结果反馈方式分类,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解释分类中没有(D )。
A、 面谈式 B、 递交式 C、 报告式 D、 评判式
【答案解析】:结果解释按反馈方式分类大体有面谈式、递交式和报告式。P287。
8、运用测量学的手段对原始得分进行调整,形成各种转换分数,提高不同单位和数量级的分数的可比性,这是( A)。
A测评分数的转换 B测评方法的转换 C 测评数据的转换 D、测评环境的转换
【答案解析】:测评分数的转换就是运用测量学的手段对原始得分进行调整,形成各种转换分数,提高不同单位和数量级的分数的可比性。参见教材P290。
9、人员素质测评结果差异分析不包括(B )。
A、 标准差 B、 平方差 C、 两极差 D、 平均差
【答案解析】:人员素质测评结果差异分析主要通过两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来分析不同被测评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参见教材P292。
10、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表示方法中的数字描述法除表格描述法外还有(B )。
A、 文字描述法 B、 图形描述法 C、 分类描述法 D、 总体描述法
【答案解析】: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表示方法有文字描述法和数字描述法两类,数字描述法又具体分为表格描述法和图形描述法。参见教材P310。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评价中心公文处理形式特点的有(ABD )。
A、 程序简单,易于操作 B、 具有很高的工作相关性 C、 应用范围小,人数不宜过多 D、 信度和效度较高 E、 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中心公文处理形式的特点。特点:程序简单,易于操作;具有很高的工作相关性;信度和效度较高。参见教材P228。
2、下列关于评价中心角色扮演形式特点说法正确的有(ADE )。
A、 程序简单,费时少 B、 具有很高的工作相关性 C、 信度和效度较高
D、 对评价人员素质和技术要求高 E、 有利于培训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中心角色扮演形式的特点。特点:程序简单,费时少;对评价人员素质和技术要求高;有利于培训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P231-232。
3、下列关于评价中心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特点说法正确的有( CDE)。
A有利于培训缺乏经验的管理人员 B具有很高的工作相关性 C应用范围广,操作起来比较灵活 D对评价人员的技术要求高 E提供给测评对象一个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中心无领导小组讨论形式的特点。特点:应用范围广,操作起来比较灵活;提供给测评对象一个平等的相互作用的机会;对评价人员的技术要求高。参见教材P233-234。
4、按照衡量信度的方法不同,信度可以分为( ABCE)。
A、 再测信度 B、 等值信度 C、 一致性信度 D、 关联效度 E、 评分者信度
【答案解析】:按照衡量信度的方法不同,信度可以分为再测信度、等值信度、一致性信度、评分者信度等。故本题选ABCE。参见教材P258。
5、主观因素对信度的影响包括以下(BCDE )。
A、 测评环境 B、 测评者的知识结构 C、 测评者的情绪变化 D、 测评者的测评动机 E、 测评者的自身条件
【答案解析】:测评工作是通过测评者与被测评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的,测评者的自身条件、知识结构、测评动机、情绪变化等都会给测评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A属于客观因素。故本题选BCDE。参见教材P267。
6、下列属于内容效度的分析方法有(AB )。
A蓝图对照分析法 B专家比较判断法 C逻辑分析法 D多元分析法 E、 相关法
【答案解析】:逻辑分析法、多元分析法、相关法,这三者属于评估效度的方法,所以CDE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B。参见教材P271-272。
7、按结果反馈方式分类,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解释分类大体有(ABC )。
A、 面谈式 B、 递交式 C、 报告式 D、 评判式 E、 诊断式
【答案解析】:按结果反馈方式分类,人员素质测评结果的解释分类大体有面谈式、递交式和报告式。参见教材P287。
8、人员素质测评结果差异分析主要通过(ACD )来分析不同被测评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A、 标准差 B、 平方差 C、 两极差 D、 平均差 E、 立方差
【答案解析】:人员素质测评结果差异分析主要通过两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差异系数来分析不同被测评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参见教材P292。
9、人员素质测评报告分为(AB )。
A、 整体报告 B、 个人报告 C、 团体报告 D、 总体报告 E、 特殊报告
【答案解析】:人员素质测评报告分为个人报告和整体报告两种。参见教材P293。
10、人员素质测评整体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ABCE )等部分。
A、 需求分析 B、 总体特点 C、 结果分析 D、 评测建议 E、 测评设计
【答案解析】:人员素质测评整体报告的格式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测评设计、测评手段、总体特点、团体测评结果、结果分析、讨论和专家建议八个部分。P305。
三、 判断题
1、角色扮演是评价中心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使用频率高达81%。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处理。公文处理是评价中心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使用频率高达81%。参见教材P227。
2、事实判断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境模拟活动。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角色扮演。角色扮演,又称模拟面谈或即席对话,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境模拟活动。参见教材P231。
3、公文处理是评价中心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文处理。公文处理是评价中心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测评形式,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参见教材P228。
4、与其他测评方式相比,角色扮演程序简单,费时相对较少。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角色扮演。与其他测评方式相比,角色扮演程序简单,费时相对较少。参见教材P231。
5、评分者的主观差异是影响评分者信度的主要原因。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9,倒数第二段第二行。
6、效度是指测评结果对所测素质的有效性,反映人员素质测评的真实程度。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68,第二节。
7、关联效度指测评结果与某种标准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程度。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关联效度指测评结果与某种标准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参见教材P270,倒数第一行。
8、测评时间属于效标的内容,只包括测评日期的选择。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测评时间属于效标的内容,包括测评日期的选择及测评间隔周期的安排。参见教材P276。
9、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最终将转化为图表信息,作为有关部门选拔、任用、培训和晋升人员的依据。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人员素质测评的结果最终将转化为文字和数字信息,作为有关部门选拔、任用、培训和晋升人员的依据。参见教材P285。
10、一个好的人员素质测评个人报告要体现逻辑性、详尽性、客观性三大特点。
N、 错 Y、 对
【答案解析】:一个好的人员素质测评个人报告要体现结构性、逻辑性、详尽性、客观性四大特点,以便让委托方能充分理解和明白,同时严谨规范的人事测评报告也是展示测评机构实力、树立专业形象的手段。参见教材P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