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孔德认为,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基本秩序的是
A.社会静力学B.社会物理学C.社会动力学D.社会发展学
答案:A
2.在涂尔干的理论中,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协调、合作、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被称为
A.集体意识B.机械团结C.有机团结D.社会团结
答案:D
3.结构功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A.韦伯B.帕森斯C.斯宾塞D.马克思
答案:B
4.布劳的著作是
A.《冲突的社会功能》
B.《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
C.《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
D.《社会行动的结构》
答案:C
5.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因C.德国D.法国
答案:D
6.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第三层次是
A.预测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答案:A
7.在北公学研究方法论中,遵循自然科学法则,用普遍的因果律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方法论
B.后现代主义方法论
C.实证主义方法论
D.人文主义方法论
答案:C
8.试图通迁深人她“解制麻备”,达到对某一社会现象的全面认识,从个性发现共性,从特殊认识一般,这种研究方法是
A.个委研究
B.典型调查
C.参与观察
D.结构访谈
答案:B
9.在社会的特征中,主体是
A.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B.人
C.人与人的交往D.自然
答案:B
10.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被称为
A.自然B.环境C.资源D.文化
答案:D
11.文化杂交又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传播C.文化冲突D.文化震惊
答案:A
12.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这个观点来自于
A.库利B.米德C.科尔伯格D.弗洛伊德
答案:D
13.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被称为
A.社会角色B.社会期待C.角色期望D.角色实践
答案:A
14.暗示根据受动条件,一般可分为
A.两种表现类型B.三种表现类型C.四种表现类型D.五种表现类型
答案:C
15.拟剧论的提出者是
A.加芬克尔B.戈夫曼C.布鲁默D.库恩
答案:B
16.通过社会联系与社会关系所获取的资源,被称为
A.社会禀赋B.社会资产C.社会网络D.社会资本
答案:D
17.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
A.联合家庭B.核心家庭C.组合家庭D.主干家庭
答案:A
18.以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标准,群体可以分为
A.内群体和外群体
B.大群体和小群体
C.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D.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答案:C
19.美国工程师泰罗和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提出的组织管理理论是
A.人际关系理论
B.权变理论
C.组织行为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答案:D
20.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由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被称为
A.群体行为
B.集体行为
C.团体行为
D.社会运动
答案:B
21.对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中,伊凡•伊利奇的主要观点是
A.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B.教育与文化资本
C.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D.教育与社会流动
答案:A
22.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生产劳动方式,被称为
A.前福特主义B.福特主义C.后福特主义D.新福特主义
答案:C
23.霍伊特提出的人文区位学理论是
A.同心圆理论B.扇形理论
C.多核心理论D.人文区位结丛模式
答案:B
24.1898年,英国城市学家E.霍华德提出的城市群研究理论是
A.城市集中发展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田园城市理论
答案:D
2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
A.三个阶段B.四个阶段C.五个阶段D.六个阶段
答案:A
26.我国城镇建设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提出是在
A.1978年B.1980年C.1989年D.1994年
答案:B
27.按经济地位和政治法律地位不同而互相区别的群体或社会集团,被称为
A.阶级B.阶层C.种姓D.等级
答案:D
28.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育,这一观点来自于
A.社会解组理论B.价值冲突理论
C.社会病理学D.社会建构理论
答案:C
29.在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中,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被称为
A.社会改革B.社会革命C.社会改良D.社会创新
答案:B
30.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的现代化理论属于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C.依附理论
D.经典现代化理论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
31.在费孝通的“五脏六腑”说中,所谓“六腑”包括(BCDE)
A.社会学史B.文化人类学
C.国外社会学说D.社会心理学
E.城乡社会学
32.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有(ACE)
A.普遍调查B.访谈C.抽样调查D.观察
E.统计报表
33.社会结构的类型有(BCD)
A.文化性社会结构B.关系性社会结构
C.实体性社会结构D.规范性社会结构
E.经济性社会结构
34.杜威认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社会化,他提出的观点有(ABDE)
A.教育即生活B.教育即改造
C.教育即政治D.学校即社会
E.儿童中心论
35.1977年,中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状况包括(CDE)
A.小资产阶级B.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D.农民阶级
E.知识分子阶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
答:(1)队伍和制度化建设。(2)社会调查的兴起。(3)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与实践。
37.简述社会学研究筹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答:(1)选择研究题目。(2)初步探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接触研究对象。(3)建立研究假设。(4)制订研究方案。(1分)(5)组织工作。
38.简述引起调适的原因。
答:(1)由冲突引起的调适。(2)由社会发展或变迁引起的调适。(3)由文化交流或迁移引起的调适。
39.简述群体的特征。
答:(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40.简述社会控制的必要性。
答:(1)首先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目标不一致上。(2)其次表现在稳定各种社会关系上。(3)最后还体现在制止社会生活中各种失控现象的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试述常见的角色失调现象及其角色调适。
答:(1)角色紧张。个人在角色扮演的实际过程中时间和精力上的手足无措,称之为角色紧张。(1分)避免此类现象发生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2)角色冲突。指不同角色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常由于角色期望的不同、角色领悟的差别、人们没有按角色规范行事等引发。要想摆脱角色冲突,必须正确处理角色关系。(3)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逐步澄清人们对社会角色的理解,有助于解决角色不清的状况。(4)角色中断。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作为角色承担者应当正确地设计人生,提前为未来的新角色作好铺垫与准备。家庭和社会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5)角色失败。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败现象。角色承担者可通过及时调换角色扮演,减少损失或不利的影响,既有益于个人,也有利于社会。
42.试述中国城市群演进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1)城市群形成过程的人为因素过大,行政干预过高,缺乏市场机制的自然发育期。(2)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依然受限于现存行政体制的束缚,彼此求大求全,缺乏产业分工,利益的矛盾和冲突易发,降低了整体和各自的效率和效益。(3)城市群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还不高,对全国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拉动还有限。(4)城市群内部结构还不完善,大中小城市还比较少,缺乏连接中心城市与众多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之间的中间环节。(5)城市群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别是人口和经济分布不协调,产业结构重叠严重。
43.试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答:(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许多社会问题的存在与蔓延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国力薄弱。(2)改革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3)发展科学技术。(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缓解后顾之忧。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减轻民众教育、医疗、养老等的负担,逐步缓解这种种后顾之忧。(5)建立社会预警系统。社会预警系统包括调查研究机构、监测系统、社会干预中心、社会支持网、社会保障体系和警示教育体系等。(6)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舆论监督的任务主要是揭露时弊和社会问题,它在社会问题的防治中,发挥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